當代的獻祭---讀民數記28章
米迦勒
十二歲的女兒拉着爸爸,讓他學針織,爸爸卻心不在焉。
女兒:爸爸,你又想什麼聖經問題呢”
爸爸:我數了數民數記28章裏以色列人獻的燔祭----每天獻兩隻羊羔,每安息日又額外獻兩隻,新月和節日也要獻,即平均每年要獻
2x365+2x52+7x12+7x7+7x1+7x1+7x1+14x7+7x1=1093只羊羔,另外還有公牛公羊要被獻上。我想,聖經花了那麼多篇幅講獻祭,一定不會是在浪費時間,這些對應於現代生活的什麼方面呢? 要不你也參加想一想好嗎?
女兒:好的。
爸爸:我注意到這些燔祭的兩個特徵,第一,燔祭作爲獻祭的一種,其目的是使人和造物主靠近,因爲獻祭的希伯來語是“各 耳 板”(可7:11),有靠近的意思。 第二,燔祭和別的祭不一樣,不直接給任何人帶來物質利益,肉全部燒掉,連祭司都不能喫,只是香氣上升,讓造物主喜悅。這可對應於現代基督徒的行爲,我想這燔祭不像十一奉獻,因爲十一奉獻是可以給牧師傳道人帶來物質利益的,沒有像燔祭肉那樣被燒掉而不留給祭司的。我覺得獻燔祭更像是捐錢贊助福音出版機構的出版費用,因爲這些錢用來買紙,印發福音書籍,帶人靠近主,但不是直接給人的。你覺得怎麼樣?
女兒:可是賣紙的公司會因爲這個錢而得利益的呀,我覺得燔祭更像基督徒的禱告靈修,每天要花出時間,但這個時間不直接給任何人帶來物質利益,只是讓人靠近主。
爸爸:你說的禱告靈修的確像燔祭,不過我說的資助福音出版也類似於獻燔祭,對造紙廠帶來的利益大概不是一個問題吧,因爲買羊獻祭對牧羊人也可能會帶來物質利益。可是買來的羊的肉都燒掉了,誰都沒有喫。
我對這對父女的討論基本同意。我要加上的討論是:聖經啓發我們,有三種人可以被比喻爲當獻的燔祭的祭物,獻這些“燔祭”,是我們現代信徒應該做的。
1.獻子女爲燔祭
現代信徒帶子女後代靠近認識造物主,這就好像是獻子女爲燔祭。關於子女與燔祭的這一對應,聖經來源是創世記22章中,亞伯拉罕願獻兒子以撒為燔祭的故事(當然這只是着重於“靠近主”的一個抽象對應,主從來沒有真的讓父母用火焚燒子女!後面所說的獻燔祭也是一樣。)
2.獻別人爲燔祭
帶領別人認識、接受造物主,就好像獻別人爲燔祭。這個聖經來源是保羅在羅馬書15:16所說的,“使我為外邦人做基督耶穌的僕役,做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3.獻自己爲燔祭
更多靠近主,認識主,就好像把自己也分別爲聖獻爲燔祭,見羅馬書12:1,“所以
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這第三點具體的起步可以從每日靈修開始。對此,民數記28章關於獻祭的描述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下面專門討論民數記28章中的獻祭對我們的啓發:
A.重複性
獻祭有重複性,又有新鮮性, 因爲雖然每日獻羊羔數量相同,但每次都獻了新的羊羔。同樣,我們不要因爲靈修所讀的經文已經看過好多遍就不感興趣或放棄了;因爲每次在新的歲月,你獻上的是你新的生命。
B.多樣性
獻祭也有多樣性,如燔祭需要配一定的細麵粉做的素祭和葡萄酒的奠祭,而素祭的麵粉要調橄欖油(可能還有鹽和香料)。同樣,靈修可能可以包括詩篇、詩歌讚美、閱讀、思考、抄寫、背誦聖經等多種方式。
C.集體性
每日個人靈修還相對容易。民數記28章令人感動的是,每日集體獻燔祭:這些祭物是以色列人集體籌款獻的----象徵全以色列,這持續了幾百年,直到聖殿被毀。猶太人現代與此所對應的行爲是,至少十人數額的每日三次集體禱告,這十人數額叫minyan[1,2]。根據我對新約耶穌教導的理解,基督徒集體禱告的數額二三人以上就可以。這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我知道有三位姐妹已經堅持每天一起禱告四年了。
D.季節性
根據民數記28章的描述,節日獻祭是在每日二羊羔之外額外加上的,用以紀念神在多年前在與這一節日相同的季節裏所行的神蹟奇事。例如逾越節紀念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現代(例如在受苦節),這可以對應於在正常進度的每日靈修之外,再加上額外的與節日有關(例如耶穌受難)的閱讀。另外,這些節日的額外祭也是以色列人集體籌款獻的。對基督徒來說,這可以對應於大家一起在同一節日做同樣主題的查經和靈修,例如聖誕節複習道成肉身的經文,受苦節、復活節複習福音書有關耶穌受難、復活的最後幾章經文。
E.贖罪祭與聖餐儀式
民數記28章描述,在每月初,除每日常獻的燔祭外,還額外獻上公山羊的贖罪祭。這可對應於基督徒用餅杯紀念耶穌受難的聖餐儀式。
在舊約時代獻祭是必須的,但是在新約時代,我們不必再實際性地去獻祭牲,因爲神的替罪羔羊耶穌基督一次獻上,永遠有功效。希伯來書10:4-7,“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神啊,祭物和禮物是你不願意的,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燔祭和贖罪祭是你不喜歡的。那時我說:神啊,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
舊約律法的事情,包括獻祭,都是對應著新約所發生的事。舊約是影兒,新約是真像。這正如聖經所説的,“律法……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來10:1上)。如果你好奇現實生活的那些行爲類似於聖經裏的獻祭,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出以下兩大類別的對應以供參考:
(1)現代個人所獻的燔祭可包括:個人的唱詩、禱告、讀經、聽道,靈修、禁食、背經文、抄聖經,寫靈修日記、心得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按照神的話語行出來,凡事遵行神的旨意----將我們自己當作活祭獻上。
(2)現代的集體性燔祭可包括:參加崇拜、唱詩、聽道、參加查經、討論聖經、教導聖經,寫靈修文章,辦福音網頁、雜誌,在團契中參與輪流讀經及分享,資助福音事工、參與分享每日靈糧事工等等。見證分享也可被看作一種集體性所獻的燔祭;弟兄姐妹聚在一起的愛宴和感恩奉獻,則可對應於平安祭。
民數記28章是寫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的新一代被數點(民26:51)以後(他們馬上要進入應許地之前),造物主對他們的吩咐;因爲獻祭是每一個被神所存留,並要得應許之地之人的責任。在更深一層的意義上,願你也是這601730人中的一個(注:這601730是神所存留的以色列的新一代人的數目。)
[1] Wikipedia, Jewish prayer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Jewish_prayer
[2] Wikipedia, Minyan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inyan
米迦勒 芝加哥地區聖經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