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所有美國總統都說過
蔣曦
我來美國已經快6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一直有邀請朋友我去教會。有趣的是,其中有不少人是主動提出想要去教會看一看,因為他們對於這個與美國建國有關的宗教感興趣。 可能有人會反對“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的說法,因為憲法規定,不得確立國教,而且要政教分離。但憲法歸憲法,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是一個深受基督教信仰和文化影響的國家。比如美國最早期的移民,絕大多數是新教徒,美元上印著“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God Bless America》(上帝賜福予美國)這首歌在美國相當於第二國歌。而且根據2014年蓋勒普民調,“超過90%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不僅如此,“至少80%的美國人會偶爾出席禮拜,超過50%的人則每月或更頻繁地出席”。而最能顯示基督教對於美國這個國家本身重要性的是:在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上,新任總統總是要把手放在聖經上宣誓的這個傳統。今天我就和大家叨叨在這個很莊嚴儀式背後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其實按手在聖經上宣誓這個傳統並不是從第一次總統就職典禮開始的。第一任美國總統,George Washington,在就職典禮上宣誓時沒有按手在聖經上,而是在宣誓最後恭敬地親了一下聖經,並閉上眼虔誠地說了一句:“神幫助我”。有趣的是,當儀式即將開始時才有人發現沒有人帶聖經。由於時間緊迫,有人就跑到附近的聖約翰教堂裡拿了一本聖經,並匆匆忙忙的將其翻到創世記49章13節:「西布倫必住在海口、必成為停船的海口,他的境界必延到西頓」。據記載,當時使用的聖經是1767年的詹姆士王譯本(King James Version)。這本聖經在用完之後就被歸還給了教堂。 這是一本非常傳奇的“國寶級”聖經,在美國很多歷史性時刻上被使用。據統計,這本聖經是在總統就職儀式上使用最多的聖經,分別被Warren G. Harding(第二十九任總統),Dwight D. Eisenhower(第三十四任總統),Jimmy Carter(第三十九任總統),和George HW Bush(第四十一任總統)使用過。據說本來George W. Bush(第四十三任總統,“小布什”)也打算用這本聖經,結果天氣太惡劣,教堂不讓使用 (註:為了顯示教會的誠意,宣誓就職之前,這本聖經就被移到了國會大廈,由三位聖約翰教堂的人員看管,而且教會應允如果在宣誓那天天氣變好就讓總統使用。) 據記載,考慮到紙質的書本太脆弱,這本聖經自此再也沒有被打開過,一直被妥善珍藏著。得一提的是,這本被第一任總統親吻過的聖經除了用於總統就職典禮的宣誓,還在George Washington和Abraham Lincoln的葬禮上被使用過;除此之外,還在國會大廈的東南部基石落成典禮,華盛頓紀念碑的落成典禮,白宮、國會大廈、自由女神像的百年基石落成典禮,以及1964年的世界博覽會上被使用過。 回到總統就職宣誓這事兒上來,Franklin Pierce(第十四任)是第一位打破在就職儀式上親吻聖經的這個傳統,並將其改成了將手放在聖經上宣誓的總統。之後的總統都沿襲了這個傳統。 雖然大多數總統都會將宣誓時的聖經翻到演講中出現過的經文的地方,但有兩位總統,
除了第一任總統George Washington,美國的第十六任總統Abraham Lincoln也因為時間倉促的原因只來得及將聖經翻到隨意的章節。按照歷史,當Lincoln到達DC開始他的就職典禮時,他的行李,其中包括他的聖經,還沒有被送到,所以當時的最高法院書記William Thomas Carroll 就把他自己在官方場合使用的聖經用來宣誓。這本聖經至今仍在國會圖書館裡保存著。 Barack Obama(第四十四任總統),自1861年後第一次再次把這本聖經用於就職典禮的宣誓。現任總統,Donald Trump,在宣誓時也使用了這本聖經。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總統宣誓時都是用了兩本聖經,Trump的另外一本聖經是他年輕時母親給他的,Obama的另外一本則是屬於民權運動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 Jr的。 雖然歷任總統使用聖經的方式不同,講演也不同,但宣誓都是一個: "我謹莊嚴宣誓(或鄭重聲明),我必忠實執行合眾國總統職務,竭盡全力,恪守、維護和捍衛合眾國憲法。” "I do solemnly swear (or affirm) that I will faithfully execute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ill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y, preserve, protec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為什麼第一任總統在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會沿襲到現在呢?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的總統在就職典禮上不是向民眾宣誓說,他會行使好總統的職責,也不是向憲法宣誓說他會保護憲法的實行,而是選擇向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神來宣誓?這種宣誓是不是僅僅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傳統”?是不是僅僅只是一個形式?總統們是在為我們演戲,還是真誠地相信他們口中的言語呢?信仰對一個國家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要回答這些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在這些總統的書信和講演中,找到答案。 美國的第一位總統George Washington,在 1792年3月11日給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 的信中寫道: “我確信,從來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比美國人民更有理由承認,上帝介入過他們經歷的諸事;如果美國人民忘卻了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的革命期時的多次彰顯或是他們未能認為全能的上帝是我們唯一的保護,我會悲哀痛苦的。”(I am sure there never was a people who had more reason to acknowledge a divine interposition in their affairs than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 should be pained to believe that they have forgotten that agency which was so often manifested during our Revolution—or that they failed to consider the omnipotence of that God who is alone able to protect them)。 在其被稱之為《告別演說》(farewell address) 的一段被多次引用的文字中,這一信念又一次得到了明確表達。華盛頓寫道: “在導致昌明政治的各種國民性格和習俗中,宗教和道德是不可或缺的支柱……我們還應當告誡自己不要耽於幻想,認為道德沒有宗教也能維持。儘管良好的教育對於特殊結構的意識可能有所影響,但理智和經驗,不容我們期望在排除宗教原則的情況下,國民道德仍能普遍存在。”(Of all the dispositions and habits which lead to political prosperity, religion and morality are indispensable supports.”…“And let us with caution indulge the supposition that morality can be maintained without religion. Whatever may be conceded to the influence of refined education on minds of peculiar structure, reason and experience both forbid us to expect that national morality can prevail in exclusion of religious principle)。 另外,Abraham Lincoln在他第二次總統的就職演說中不僅多處引用了《聖經》,而且還充分闡述了深刻的基督教人生觀。在談及幾乎毀掉這個國家的奴隸制時,林肯提到了黑人和白人,主人和奴隸的關係: “雙方讀的是同樣的《聖經》並向同一位上帝禱告,每一方都求助上帝反對另一方。看來奇怪的是,人們竟敢祈求正義的上帝幫助自己,從他人臉上的汗水擰得他們的麵包。但我們別論斷,免得被人論斷。雙方的禱告可能都不被應許。任何一方的禱告也從未被完全應許
過。全能的上帝自有其旨意。‘這世界有禍了,因為將人絆倒;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Both read the same Bible and pray to the same God, and each invokes His aid against the other. It may seem strange that any men should dare to ask a just God's assistance in wringing their bread from the sweat of other men's faces, but let us judge not, that we are not judged. The prayers of both could not be answered. That of neither has been answered fully. The Almighty has His own purposes. "Woe unto the world because of offences; for it must need be that offences come, but woe to that man by whom the offence cometh)。 Lincoln在連任總統就職演說中也談及美國歷史形成過程中的天意(即上帝的旨意)的作用,林肯在演說中講道: “我們誠摯盼望,我們熱切地祈禱,希望這場天譴的戰爭迅速結束。然而,即使上帝定意讓這場戰爭持續下去,直到兩百五十年來奴隸無償勞動所積聚的財富化為烏有,直到鞭笞所流的每一滴血被戰爭中的流血所償還,我們也應相信三千年前《聖經》所說的:‘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Fondly do we hope, fervently do we pray, that this mighty scourge of war may speedily pass away. Yet, if God wills that it continue until all the wealth piled by the bondsman's two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of unrequited toil shall be sunk, and until every drop of blood drawn with the lash shall be paid by another drawn with the sword, as was said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so still it must be said "the judgments of the Lord are true and righteous altogether)。 在演說的最後,他發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道義召喚: “我們不以惡待任何人,而以仁愛與眾相處,並應隨著上帝向我們揭示正義而堅持正義,讓我們全力以赴地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醫治國家的創傷,照料承受戰爭災難的人和孤兒遺孀,並儘全力在我們之間及與各國間實現和維持公義而持久的和平”(With malice toward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 with firmness in the right as God gives us to see the right, let us strive on to finish the work we are in, to bind up the nation's wounds, to care for him who shall have borne the battle and for his widow and his orphan, to do all which may achieve and cherish a just and lasting peace among ourselves and with all nations)。 最近的George H. W. Bush總統,在位期間經常邀請福音派領袖Billy Graham(葛培理)到白宮祈禱,並作George W. Bush(第四十三任總統,“小布什”)的宗教導師。小布什總統曾在南衛理工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第100屆春季畢業典禮上演講中提到: “我們要感謝上帝,他讓我們所有人在我們歷史值得紀念的光輝歲月裡,有所作為”(We must all thank god that we have been allowed, each of us according to our stations, to play a part in making these days memorable to the history of our race)。
所以,如果我們把這個對著聖經宣誓的行為,僅僅歸於約定俗成的習慣,而忽略信仰的力量,那也太無知和驕傲了。美國的歷任總統,多以基督教為治國之本,把神作為他們和國家的帶領者,因為唯有神是公平公義的。當面對權力時,身為總統,他們也不過是暫時的掌權者和管理者,不是專權者,他們只有順服神的帶領,在三權分立的製衡中俯身斡旋,才可以真正帶領著這個國家發展和強盛。 他們需要向神宣誓,與神立約,做好神治理美國的主人。正如詩篇33篇12節所寫:「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本文作者 蔣曦 曾爲西北大學博士生,來自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