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事奉神的一些經歷與思考
神愛之人
讀經:
羅馬書12: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侍主。
1. 事奉中神的引導
(1)彼得去哥尼流家
使徒行傳 10:1-8,“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什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
使徒行傳 10:10-16,“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
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做俗物。」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如果彼得不是三次見異像,他就不會去哥尼流家,因爲猶太人和外邦人不來往。彼得異像中的“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是指外邦人,神對彼得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做俗物。”而且我們看見神的引導是很奇妙的,神不僅引導彼得,也引導哥尼流派人去請彼得。當彼得到達哥尼流家傳講福音的時候,聖靈大大作工,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於是彼得爲他們施洗。主的福音因此在外邦人中傳開了。
(2)聖靈差派巴拿巴和掃羅
使徒行傳13:1-3,“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他們侍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巴拿巴和保羅是宣教的勇士。但是當初他們只守著安提阿教會,當安提阿教會神的僕人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明確說,要派巴拿巴和保羅出去。這又是一個極好的事奉中蒙神引導的例子。
(3)保羅見馬其頓異像
使徒行傳 16:6-9,“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在夜間有異象現於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
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中見馬其頓異像,於是他去了馬其頓的腓立比。結果在那裡只有兩家人接受主:賣紫色布匹的呂底亞一家和禁卒一家。但是福音首次傳進了欧洲。
(4)腓利向埃提阿伯太監傳道
使徒行傳 8:26-35,“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加沙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
地上奪去。’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這是一個埃提阿伯人,“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現在回來”。一般解經家都認爲這裡的“埃提阿伯”是指今日的蘇丹,“太監”表明他是一個官,他不一定是個閹割的人,因爲聖經說:“凡外腎受傷的,或被閹割的,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申命記 23:1)。他“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用今天的話來說,他也許相當於一個財政部長。他可能是一個皈依猶太教的人(至少他是一個敬畏神的人)。他在讀以賽亞書53章,可是他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在腓利的幚助下,他認識了耶稣基督,並且接受耶稣基督做他個人的救主,他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一個屬猶太教的人,如果真正讀懂了以賽亞書53章,他就會成爲基督徒。這是一個腓利在事奉中順從神引導的例子----福音傳到非洲。
(5)我們對事工方向的確定
當我們在制定事工方向的時候,是否需要像彼得一樣,看見从天而降的異像;是否需要像保羅一樣,看見馬其頓式的異像;是否需要像安提阿教會一樣,聽見聖靈說話;是否需要得到神對腓利的引導方式?弟兄姐妹,如果我們有以上所說的那些引導,那當然是好的;但是到底是見異像,還是做異夢,還是你聽見聖靈或天使對你說話,那是神的主權。如果神要讓那些事臨到你,你才能得到;如果神不讓那些事臨到你,你强求,也得不到。
而且我們要看到,以上所提到的,聖經告訴我們的都是極重大的事情。彼得見異像,促使福音傳到外邦;保羅見異像,将福音傳入欧洲;腓利蒙神引導,将福音傳入非洲;聖靈向安提阿教會說話,揭開了佈道運動的序幕(聖經學者也稱這是保羅的第一次旅行佈道),接著保羅的佈道活動一發不可收,他将福音傳到整個羅馬世界。保羅自己說:“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徒22:21)。
當我們確定事工方向的時候,不能說讓我聽見聲音或看見異像了才去做(我們再次强調,是否有異像、異夢等顯於你,這掌管在神的手中)。我們決定一項事工的時候,要用屬靈的理性思考。比如,有一個人打電話給你,請你主日早上幚他一個忙,載他去教堂。那麽你就會思考說,带人去做禮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如果你能带他去,那麽你就稍微早點出門,到他那裡,載上他,去教堂;如果那天你不方便带他去,你也可以委托别人带他去。
(6)耶路撒冷大會
使徒行傳 15:1-2,“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從以上这段經文的描述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真的“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那麽外邦人先要皈依猶太教,才能靠耶稣得救。因此把這一問題呈在耶路撒冷的使徒、長老面前就很有必要。
聖經說:“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徒15:6-7,11)。
彼得講話之後,“眾人都默默無聲,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徒15:12)。
之後,雅各有一個總結性的講話。他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方才西門述說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汙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裡誦讀”(徒15:13-21)。這樣,耶路撒冷大會不僅做出了有效的,積極的會議決議,而且也把這決議很好地貫徹到各教會。在耶路撒冷大會中,這些神的忠心僕人們並沒有看見異像,也沒有聽見從天上來的聲音,他們運用聖經,經過屬靈的理性思考、分析,又結合豐富的見證所作出的決定,對教會带來極大的益處。雖然他們當時,是地上的人在開會、討論,但是神的聖靈在引導他們。這也常常是我們今天教會中做事工決策的範本。
2. 配搭事奉的需要
(1)彼此激勵、扶持
傳道書 4:9-10,“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
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
了!”
提摩太後書4:16-17,“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於他們!唯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
提摩太後書4:9-11,“你要趕緊地到我這裡來。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撻馬太去;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
使徒保羅是主的忠僕,他工作大有能力,也得了很大的從神而來的啟示,但是我們看見,他坐監、受審的時候,也願意屬靈的伙伴在他身邊。
(2)受差派的配搭
對於受差派的事奉配搭,主耶稣已經爲我們設立了美好的榜樣。
路加福音 10:1,“這事以後,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
馬可福音 6:7,“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
(3)事奉中的配搭
在耶路撒冷大會中,神僕們有著很好的配搭。“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話,他提醒大家說,“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 (徒15:7)。----這是一個很有力的提醒。彼得講完話,巴拿巴和保羅述說見證,告訴大家神怎樣使用他們,“藉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蹟奇事”。緊接著雅各引用聖經,作了極有分量的總結。這是絲絲入扣,環環相連的親密無間的配搭。當然我們知道,神在他們中間動了奇妙的善工。在耶路撒冷大會上,神僕們的配搭事奉是我們今天事奉中配搭的一個榜樣。
(4)同心合意,才能興旺福音
阿摩司書 3:3,“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
使徒行傳 2:46-47,“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掰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5)有不同意見的時候
使徒行傳 15:36-40,“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
從以上這段經文我們得知,巴拿巴和保羅在事工上有了分歧----爲了是否可以带馬可出去,讓他參與宣教,有了不同的看法。保羅的理由很明顯,聖經說:“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雖然聖經沒有說以前馬可爲什麽原因離開他們,但是保羅肯定覺得馬可沒有正當、合適的理由。但是經文告訴我們巴拿巴的意見也很堅定:“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同様,經文沒有告訴我們巴拿巴堅持要带馬可出去的理由是什麽。也許他認爲,對於馬可這樣的年輕人,應該再次給予他參與宣教事工的機會。最後,保羅带著西拉,巴拿巴带著馬可去不同的地方。
雖然保羅和巴拿巴有不同意見,但是他們並不互相拆臺。其實他們所做的對福音事工更加有利。保羅和巴拿巴都是宣教工場上的勇士,現在他們各自带人出去,可使福音更加得到廣傳。他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鍳。今天,當我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絕不可以互相拆臺,求神給我們智慧,我們最終解決的方案應該是更加有利於福音事工,更加有利於神國度的擴展。
3. 事奉中恩賜的操練
馬太福音 25:14-30,“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啊,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
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在以上耶稣所講的比喻中,銀子可象徵屬靈恩賜。這三個人雖然情況不同,才干不同,但是他們都得了銀子(恩賜)。拿五千的人和拿二千的人都拿銀子去做買賣(把神給他們的恩賜用在屬靈事工上),結果他們得到主人的誇奖。拿一千的人不把神給他的恩賜用出來,最後主人吩咐說:“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領五千銀子的人又賺了五千,領二千銀子的人又賺了二千,可見恩賜越用越多。運用屬靈恩賜是需要我們去操練的,越操練,恩賜越增長。弟兄姐妹,我們都從神那裡領受了恩賜,我們是否要把我們所領受的恩賜用出來,成爲主所稱讚的“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呢?
本文作者:神愛之人,來自中國大陸,在北美牧會